近年来,珠海积极推动非遗资源和保护成果的共享利用,越来越多非遗项目融入生活、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从“活起来”到“用起来”“火起来”,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6月25日,由斗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办,斗门镇下洲村党群服务中心协办、斗门区蒲公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的妇女技能学堂活动在下洲助民驿站内顺利开展,20余位妇女参加活动。
珠海市香洲区造贝学校的醒狮队以精彩的表演受到多方赞誉,5月31日,造贝学校开展了以“传承传统民俗,弘扬非遗文化”为主题的庆祝活动。
当天下午,八甲村的村民还前往虾山村“创美庭院”示范户“莲姨的家”,学习制作市级非遗项目“客家咸茶”。
据悉,作品展自5月1日正式开幕以来,已吸引众多各界建筑从业者及市民群众前往参观。
水上婚嫁习俗与沙田水乡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是特定生活背景下所诞生的习俗。2008年,珠海市斗门水上婚嫁习俗成为珠海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5·19”中国旅游日来临之际,18日上午,中共珠海市香洲区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香洲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北山杨匏安陈列馆举行了香洲区红色景点发布会。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公示了第二批广东省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学校名单,珠海市共有12所学校上榜。
4月23日夜晚,“百姓舞台·我最有才”2021首届香洲区线下才艺展演暨庆五一晚会在香洲文化广场(柠溪)开演。
4月17日上午,北京师范大学非遗传习坊落成典礼暨呼伦贝尔“非遗进校园”开幕式在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行。